Manners 和 Etiquette

早前在網上看到有人分享,說他跟一家人食西餐,小公子的table manners非常優秀,從餐具的用法到抹嘴的方式都跟教科書一樣,原來父母給小公子安排過餐桌禮儀班。

之後一次再和這家人食中餐,原隻醬油雞上台後,小公子第一時間二話不說夾起一隻雞腿,放在自己碗上,作者還未震驚完,他又夾起另一隻雞腿,再放到自己碗上。

然後公子媽媽看了,笑說:「哎呀不用急,沒人跟你搶。」

於是說到manners 和 etiquette 的區別,manner只是學識行為/規則/方式方法,etiquette才是明白其行為背後都含義。

讓我想到數學其實也一樣。有的學生學識怎樣去解一條題,只是學識/記住了這一種方法,並沒有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含義,那換一種問法,換一種題型,又不會做了。然後就覺得數學要記的東西真多呀。 眾所周知,數學題目千變萬化,總不能出一套maths manners給大家熟讀。當我們做題時,學新內容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究竟是熟讀了這種manners,還是明白了背後的etiquette。

當我再課堂上和學生溝通,包括講解題目,教新內容/方法,我也會反思自己和觀察學生的反應,看看學生究竟是明白了表面的做法,還是明白了其中的邏輯。我經常跟學生強調,「邏輯很重要」,如何從題目找到突破口,如何聯想到我們已有的知識。這些鍛鍊到的不只是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更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像上一篇文章說到「學會思考」,數學就是一門能讓人「思考」的學科,這也是我喜歡數學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