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答案」- 遇樽頸位的原因

又一年DSE後,反省一下今年中六的問題。

LSC 的T同學成績中等,M2也中等,到今年年初操卷的時候覺得他遇到了樽頸位,sectionB總是找不到解題開始的方向,但我提點一小下他就能自己做完,就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我問他在家怎麼溫習,有沒有自己做pastpaper,他說他有做,我問他是不是每題都明白,他說他不會的題目也「看過」。原來他「看過」的意思是看marking scheme,看完明白了就完了。

我終於發現問題,跟他說「看過」不等於「明白」也不等於「做完」,要把「看過」的方法變成自己的方法,就要在完全不看答案情況下自己完整寫一次。

很多學生偷懶,或者覺得想節省時間,經常長題目看完答案明白就算。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只有三成左右的作用。當我發現這類情況,我就會要求學生當下,現在在我面前做一次。於是他們就會發現做到一半就會卡住,然後辯解自己「忘記了」,說「看一眼答案就可以繼續」。我說那你只是把答案背下來,即使今天記得,下禮拜你也會「忘記」,再看答案,又忘記,再看再忘,只會做無用功。

於是我又故技重施,收走他們的答案。要他們回家自己做,下堂我再批改(於是我檯面上長期有一沓寫著對應學生名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