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考前做足熱身:熟悉題型同做題速度
• 熟悉題型
先睇返以往幾年 DSE 數學 MC 卷都有邊幾類常見題型,因為你越熟悉,考試時就越容易判斷題目難度,唔會花多餘時間去諗重複性好高嘅題目。而且,通常 DSE MC 卷入面至少有 36 條係可以透過不斷做過往題目(past paper)重複演練得嚟。好多高手早就差唔多「背熟」咗呢批不斷翻炒嘅題型,去到考試個陣根本唔洗點樣思考,都可以機械式咁做得出。呢個就係可以幫你「偷時間」嘅關鍵所在。
• 訓練做題速度
平時溫書或者做 past paper 嘅時候,要刻意計住自己做每條 MC 題所需時間,並且留意「30 分鐘、60 分鐘內可以完成幾多題」。然後預留最少 5~10 分鐘做檢查。做熟咗之後,考試時就知幾時要加快、幾時可以慢慢嚟,唔會到最後先發現唔夠時間。
2. 實戰策略:先易後難 First principle: NEVER WASTE A SECOND
做 MCQ 最唔應該做嘅就係浪費時間。舉個例,例如你開始做一條 area ratio 題目,磨咗 3 分鐘都未能搞掂,最後先決定放棄,咁前面用咗嗰 3 分鐘其實白白浪費咗,仲好容易影響你後面做卷嗰種心態。所以,一定要建立一套唔會浪費任何一秒鐘嘅做卷策略。
以下就分享下我平時用嚟分配時間同做題順序嘅方法:
• 第一輪:專攻易題,鎖定基本分(~20 mins) 拿到卷、考官叫檢查試卷嗰刻,就先快速掃過所有題目,初步標註「易(Lv2~Lv4)」、「中(Lv5)」、「難(Lv5*~5**)」。正式開始答卷時,第一輪就優先搞掂那些一見到就識,或者平時計開已經知道點做嘅「易題」。呢類題目通常最直接,而且亦都係穩陣分數,你大約可以預計有 25~28 題屬於比較容易、有手有腳就可以解決到,千祈唔好失手。
• 第二輪:處理中等難度,計算要快狠準 (~15 mins) 接住落嚟就處理那些要多少少時間推理或者計算,但又唔至於太難嘅題目,例如 log-linear、linear programming、Binary/Hexadecimal 等。其實呢類題型雖然唔算容易,但喺 past paper 裏面出現過無數次。做 MC 本身寫步驟唔多,所以千祈唔好慢吞吞。發現卡住超過一分幾鐘,就先跳過,之後再返嚟諗。平時操卷要多研究下各種skills,睇下點樣進一步加快做題速度。
• 第三輪:拼難題,唔好浪費太多時間 (~25mins) 通常屬於易/中等的題目在DSE會有大約36題~40題左右。能夠真正用來分5*/5** 既題目往往其實只有5~9條。所以我地應該最後先同那些比較複雜或者你唔太熟悉嘅題目「硬碰」,例如 area ratio、sector、four centres、3D trigo,同埋大部分三式判斷題等。佢哋可能要多一兩步推理,考驗數學修養。可以先試下排除法、屈數 / program 代入檢驗、或者用概念去排除選項;真係完全冇頭緒,盡量猜一猜都好過留白。MC 卷冇倒扣分,揀一個你最有感覺或似乎有機會中嘅答案就得。
• 最後 10 分鐘:Check 卷
一般同學都知,DSE 數學卷(Section A、Section B)其實有平均分佈嘅特性,尤其喺 ABCD 呢幾個選項上面。通常 Section A (Q1~Q30) 嘅 ABCD 分佈必然係 8 8 7 7(只係次序唔同),Section B 亦必然係 4 3 4 4(次序唔同),合起計就會係 12 11 11 11。 因此,你可以喺答完 MC 之後,數一數自己填咗幾多個 A、B、C、D。
如果發現 Section A 裏面 A 特別多或特別少,就要檢查下嗰堆題目,可能你漏答或者答錯。例如假設你數到你Section A 的分別是 A: 9 , B:6, C:8, D:7 , 呢種情況代表住你係Section A 最小會有一題係答錯。咁你檢查題目時就應該優先檢查答了A選項的題目。 如果臨尾仲有幾條題目唔識做,就可以根據你成份卷目前 ABCD 嘅分佈,冷靜咁去撞答案,將中獎機會最大化。例如假設份卷你係唔識做Q17, Q18, Q40, Q41, 而你Section A 和Section B 的分佈各自為7786和 2443, 即現時整體分佈是9 11 12 9, 咁呢種情況我就會Q17撞D, Q18 撞D , Q40 撞A , Q41撞A。最壞情況下呢種撞法都能夠保證你最小撞啱2分(假設你其他題目全部啱哂)。
而如果最終數出嚟 A、B、C、D 已經相差太遠,而你仲有幾條未答,就可以優先撞返最少出現嗰個選項。最壞情況下,至少都提升到整體估中率。
總結 DSE 數學 MC 卷要拎高分,時間管理同做題順序至關重要。考前要熟習常見題型同多加練習做題速度;考試時就先易後難,唔好喺一兩道難題度鑽牛角尖。做晒之後,一定要留返少少時間檢查同校對,務求最大化攞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