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逐漸明白一個重要道理:沒有最好的導師,只有最適合學生的導師。起初我曾天真以為導師的教學能力與高學歷成正比,但實際經驗告訴我,真正關鍵的是是否能理解學生需求,與他們建立信任,並幫助他們找到學習方向。
了解學生學習風格,個人化教學設計關鍵
每位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程度不同。作為導師,我注重分析學生的強項和弱勢,針對性地設計難度適中的練習題。這樣既避免題目過於簡單,無法激發挑戰興趣,也避免過難令學生喪失信心。適當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在努力後感受到成就感,進而激發持續學習的動力。
例如,一位來自SPCS的學生,曾經對數學完全失去信心,面對題目常常不知道從何著手。透過了解她的學習狀況,我針對薄弱點進行加強,一年內她從不自信到在IGCSE公開考試拿下199分(滿分200分)。這不只是分數的突破,更是她自信心的巨大飛躍。
培養應試技巧與考試信心,助學生穩步提升成績
除了知識本身,我也致力於教授應試策略,例如拆解題目、時間管理和模擬考試。透過模擬測驗,學生能熟悉考試節奏,減低焦慮和緊張。每次練習後,我都鼓勵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告訴他們:「錯誤是成長的機會。」這種正向心態幫助學生積極面對考試挑戰。
另一位中二就讀DBS的學生,原本成績長期低於班級平均,且缺乏自信。我先從基礎題訓練起,逐步提升難度,最終她的成績成功超越平均分。雖然進步幅度不大,但對學生來說已經是燃起學習熱情的關鍵契機。
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推動自信與獨立思考
我的教學目標是讓每位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樂趣。當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學習困難,主動探索知識,他們自然會成為獨立的學習者。透過多次的小成功累積,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將持續增強,這才是教學的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