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聖若瑟書院 (St. Joseph’s College, SJC)升中注意事項
簡介:
聖若瑟書院 (St. Joseph’s College, SJC)是香港現存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為基督學校修士會(喇沙會)於香港成立的首間學校,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學校。在學術、體育、文化及課外活動均有卓越表現,貴為傳統名校。校舍位於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堅尼地道26號。建於1920年的校舍北座(高錕教學樓)及西座(科學樓或教堂樓)被列為法定古蹟,而建於1935年的堅尼地道26號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由於聖若瑟書院是資助中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而直屬的聖若瑟小學位於香港灣仔摩理臣山的天主教喇沙修士會小學。校址位於灣仔活道48號。
學校重視學生的五育發展,並積極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方法、社會意識、責任感和服務精神,使他們成為一個能夠全面得到發展的人才。中、英、數均設小班教學。設有iRead閱讀計劃、閱讀獎勵計劃、廣泛閱讀計劃及閱讀分享課節,並定期安排書展,增加學生閱讀不同課外讀物的機會。此外,亦透過各科專題研習,鼓勵學生閱覽不同類型書籍及網上資料,擴闊視野。而為了希望高年級能實施小班教學,由五班增至六班,從而提升教學質素。
校舍結合歐洲古代和現代的建築風格。在1920年建造的北座(舊座;Old Building)同西座(教堂座;Chapel Block)。這兩座建築是依照殖民地式設計而建造的,反映當時古典歐洲的感染力。其特色之處包括鐘樓、塔樓及陽台,當中陽台在未有空調的年代發揮通風用途。西座和北座在2000年8月18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故校內仍保留難得的西式建築風格,而其中有蓋籃球場旁的圓柱拱門,是香港學校校舍甚少見。亦因為校舍為法定古蹟,因而不得重建,所以書院的校舍規模較其他學校為小。為此,書院於2014年申請使用比鄰位於堅尼地道26號、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的校舍(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前校舍),並獲政府批准。該校舍裝修工程現已完成,於2018年7月落成,並於2018-2019學年啟用。
校訓 :
學校的辦學宗旨以培育學生德、智、體、群、美及情意六方面的發展為辦學宗旨,並建設一個有利於學生和教師溝通的學習環境。而以Labore et Virtute(拉丁文);Labour and Virtue(英文);勤奮向善(中文)作為校訓,校訓總結了聖若瑟的生活:聖若瑟是一位勤勞的木匠,其高尚的品格使他成為耶穌的「父親」。校訓又表達了聖若瑟應有的精神,成為學校傳統的重要部分。
排名 :
以聖若瑟書院最近一屆已公佈的文憑試成績評估出來的中學排名。全港排名第76-92,全港非直資排名,已包括資助、官立及按位津貼中學第64-77位,而在中西區的同區排名第6-8位,而在全港男校排名第11位。
收生安排及事項 :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中西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灣仔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絕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而學校亦有直屬小學:聖若瑟小學,直屬中學可為其直屬小學保留最多 85% 的學位。而2021年所提過的面試內容,環節包括分為中、英、數三科,以及小組討論共4個環節,各佔25%分數。除了中文科面試以廣東話及普通話考核外,其餘則以英語進行;小組討論考驗學生分析、批判、解難、創意與溝通能力。
而當時校長黃婉芬在簡介會曾指,學校注重學生的全人發展,不論運動、音樂、藝術、科學、商業,學校均提供資源助學生一展所長。她指,學校每年提供各種遊學團,讓學生增廣見聞,並訓練獨立自主能力,又指學校特別重視學生品格發展,希望培育才德兼備的社會棟樑。而副校長郭迪民則指,學校希望學生具自我學習能力,學校亦注重學生的品德培育,中一起便設立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以講座及工作坊等形式進行。
以往公開考試成績及升學 :
在歷屆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聖若瑟書院是產生最多會考「10A狀元」學校之一,截至2021年,共有16位,全部為會考「10A狀元」。在 2021 年度的文憑試中,中六畢業生升學率大約93.3%,而考獲第4級,第5級或以上成績比率,佔36.69%。
校友 :
聖若瑟書院雖已是百年身,但從未被時代巨輪影響,反而不斷培育出各類精英。學校一直培養出香港及海外的社會領袖,包括國家元首、諾貝爾獎得主、及奧運選手。學校的部份學生來自香港顯赫家庭,包括早期英殖的何東、李佩材家族,及後來的羅鷹石、李兆基家族。而其他名人校友包括:體育及演藝界香港著名歌手,獲得「新一代歌神」之美譽陳奕迅,香港男歌手及註冊牙科醫生許廷鏗,現為香港流行樂隊C AllStar主音梁釗峰,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方力申,還有山度士、陳振興、趙增熹、林海峰等等,而其他各界別名人校友還有地產金融界李國寶;學術界高錕、徐仁壽;醫學界有何鴻超、盧煜明、梁智仁;政界夏佳理、施偉賢、鄧國威、曹廣榮、林健鋒;法律界駱應淦、余若海、梁卓然。